借着《Fate/Apocrypha》开播的东风,Fate系列和型月再次燃了起来。月厨君之后也会分几期推出关于Fate系列的各种专题介绍与评论,而这一期,作为开端的开端,我们就从型月塑造的最成功的、最广为人知的一个形象:阿尔托莉雅·潘德拉贡出发,探讨一下:究竟其设定具有怎样的魅力,使得阿尔托莉雅能够成为屹立十年不倒的、甚至可以说是动漫史上塑造最成功的角色之一的?阿尔托莉雅·潘德拉贡(英文:Arturia Pendragon;日文:アルトリア・ペンドラゴン)(也有译作阿尔托利亚·潘德拉贡),CV为川澄绫子,首次出场为2004年由TYPE-MOON(即俗称型月)出品的galgame:Fate/Stay Night(以下称FSN),并在游戏中三条主线之一的Fate线中扮演女主,为众多粉丝所喜爱,在二次元群体中享有极高人气,也是型月的看板娘与摇钱树,2004年后在所有的由型月出品的或者由型月世界观(月世界)衍生出的作品中几乎均有出现,掐指算算到2016年,吾王也有12岁了呢(笑)P.S. Fate/Stay Night作为文字冒险游戏本身也已经成为神作,2004年PC版发售后在一年时间内就卖出了140,000多份,力压同年的key社神作clannad成为2004年销量冠军,14万份的销量也在业界被称为“史无前例的销售神话”,据某网传数据统计,根据某倒霉的倒闭了的可靠数据来源(PC-NEWS),截至2008年FSN在PC平台共售出175,243份,排名最高。而根据近年来galgame业界集体萎靡,经常销量不足3w的情况来看,FSN很有可能是历史上PC平台销量最高的galgame(笑)由于阿尔托莉雅在FSN中以Saber职阶出现并且在作品中通常身穿一身蓝色骑士裙,同时为了区别于此后出现的一系列长着与阿尔托莉雅同一张武内脸(才不是因为武内只会画一张脸呢)而只有着装不同的Saber们(才不是因为蘑菇想要圈钱呢),粉丝们通常将阿尔托莉雅称为蓝Saber;此外,由于在阿尔托莉雅的设定中其原型为历史上的亚瑟王(King Arthur),因此也被饭们亲切的称为“吾王”;除此之外,人们一般也把她称为Saber、骑士王、呆毛王(看到头上那根了么)、棉被王(喂喂那是披风啊)、塞巴、Eater(笑)。本文中,为了简便,在谈及阿尔托莉雅时,一般以吾王或Saber代替之(王厨顶天立地)。Saber的故事在不同的作品与同一作品不同的剧情线中都有所不同。以其主要出场的FSN为例,Fate线中Saber始终作为男主人公卫宫士郎的servant出现,在经历了圣杯战争的数场争斗之后,与男主土狼相知相爱,在土狼的开导下放下了所谓重新王选拯救不列颠的执念,在得知圣杯的邪恶正体后与土狼一起将其破坏,自身也随圣杯的破坏于现世消散,并在离开的最后一刻亲口向土狼表白,由于其放下了执念,Saber回到了过去临死前的最后一刻,命令随侍的贝狄威尔将佩剑Excalibur扔回湖中,自己则永久的长眠了过去;相反,在Unlimited Blade Works线中,Saber则打了一整线的酱油,数次在土狼、凛和C妈之间转手,并且惨遭C妈羞耻play(prpr),最后与凛一起将圣杯破坏,自身回归于英灵之座;而在最后的Heaven’s Feel线中,Saber也延续了酱油作风,最后被圣杯污染黑化成为黑Saber,在决战中被土狼亲手捅死。“她的真正身份是英格兰传说中的英雄亚瑟[Arthur]王。名叫‘阿尔托莉娅’的少女从岩石中拔出了选定国王之剑,伪装自己的性别,以理想之王亚瑟的身份而活。可是因内乱而使国土荒废掉的她,深信自己不适合当王,为了祖国而希望通过圣杯重新选定国王。”——Fate/Character Material事实上,尽管Saber被设定为亚瑟王,但实际名为阿尔托莉雅的少女与传统意义上名为亚瑟的王仍然是两个人,毕竟亚瑟王怎么可能是个女孩(笑)!?更加确切的解释是,原作者奈须きのこ将“亚瑟王”这一角色形象进行了二次设定,于是就诞生了我们所说的“阿尔托莉雅”。阿尔托莉雅的一个英文名字,Arturia,实际上就是亚瑟王可能的早期拉丁文名字Arturus的阴性变体,当然这也是设定好的。简单的来说,我们可以将阿尔托莉雅理解成为只是性别发生了变化的亚瑟王。当然也不完全是这样,因为关于Saber的更多设定都在奈须蘑菇脑子里藏着(或者说这货也没有完全想好),以后等到没钱了的时候就抖一点点出来卖钱~当然,至于我们说Saber是亚瑟王“二次设定”的产物也是有深意的,因为“亚瑟王”(King Arthur)本身就是一个“一次设定”的产物。我们可以断言,历史上是没有“亚瑟王”这样一个人物的,“亚瑟王”本身就是一个或者一系列传说,即使在历史上曾经真正存在过这样一个叫做“亚瑟”的人,“亚瑟王”也是基于这个人的放大了无数倍的神话,以至于我们可以说,“亚瑟王”和“亚瑟”完全不是一个人与一个概念。亚瑟王传说中的“亚瑟王”(King Arthur),原名亚瑟·潘德拉贡(Arthur Pendragon)。传说他是卡美洛(Camelot)国王尤瑟(Uthur Pendragon)的儿子,当然卡美洛也是仅存在于传说中的国家,因为出身不正被尤瑟王从小交给魔法师梅林(Merlin Ambrosius)寄养,在尤瑟王死后,他通过在选王的仪式上拔出王者之剑石中剑(Calibur)成为了卡美洛的新王。在罗马帝国的统治衰落之后,亚瑟王带领他的圆桌骑士们镇压了叛乱,并且通过十二场战争击败了日耳曼人的入侵,最后统一了不列颠。在不列颠一统之后,他还横跨海峡击溃了罗马的皇帝卢修斯,进入了荣誉的巅峰。但在此之后,他逐渐沉迷于对圣杯及宝藏的追寻之中,身边的圆桌骑士逐渐离开,而第一圆桌骑士兰斯洛特(Lancelot)与亚瑟王的王后桂妮维亚(Guinevere)私通并叛逃法兰西的行为成为对他最大的打击。在此之后耿耿于怀的亚瑟王决定亲征法兰西,却在出征期间遭到留守不列颠的私生子莫德雷德(Medred)的反叛,最后亚瑟王与莫德雷德决战于卡姆兰,两人同归于尽。亚瑟王传说也到此为止。亚瑟王传说的来源与发展也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过程。(ps:月厨君本人并不做英国史,也并没有接受过十分严格的历史学训练,以下内容都是根据现有资料整理而来,如有谬误,还请不吝随时指正。)现在来看,亚瑟王传说得以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罗马不列颠之后,即罗马帝国对不列颠的统治崩溃之后(约440AD),不列颠就进入了漫长的黑暗中世纪之中,或者说是进入了漫长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特别是在传说中亚瑟王出现的五世纪末到六世纪初的历史阶段中,帝国的统治刚刚衰败,日耳曼人刚刚登陆,不列颠正好处于罕见的权力真空期与社会结构重塑期之中,当然与此相伴的也正是连日的混战,这些混战不仅发生在入侵的日耳曼人和不列颠人之间,也发生在为了争权夺利而互相攻伐的不列颠人和日耳曼人自身之间,同时,不列颠人还要面对来自苏格兰人的骚扰,总之战争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混乱的战争与刚刚进入不列颠还处于蛮族状态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一道,造成了五世纪到六世纪存留下来的历史资料少之又少的情况。这种没有确切资料的战争年代的历史背景给了所谓的乡野传说以广大的发展空间,而异族入侵作为不列颠人永远的话题,更是给予了亚瑟王传说广泛的需求与历史土壤。亚瑟王传说就是这样在各种民间传说之上,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之中,一点一点的发展起来。如果说整个亚瑟王传说发展的过程是一条漫长的河流的话,那么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波涛汹涌的场景无疑是这条河的相当末端。现在流传的大部分亚瑟王传说,包括本文上面提到的版本,都是基于法国人马洛里(Thomas Malory)的《亚瑟王之死》(Le Morte d’Arthur)这本书的。而《亚瑟王之死》又是对以往所有亚瑟王传说的一个集中整合,马洛里将其连缀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以英雄赞歌的形式呈现了出来。而如果我们溯流而上的话,在诗歌、乡野传说以外,首先提到亚瑟王这一人物存在的是9世纪成书的《不列颠人史》(Historia Brittonum),也有一种说法是起源于8世纪的《威尔士人编年史》(Annales Cambriae)。在这里十二场战争、卡姆兰战役等已经被提到。而在接下来的发展中,中世纪的文字多将亚瑟描写成为一个具有超能力并与超自然的邪恶对象斗争的勇士。直到12世纪杰弗里(Geoffrey of Monmouth)收集了各地流传着的有关“亚瑟”的故事,编撰了《不列颠诸王史》。这本书内容包括了亚瑟的身世、私生子莫德雷德叛乱,王后桂妮维亚出轨,亚瑟死后至仙境阿瓦隆疗养等细节。在其笔下,魔法师梅林成为了“亚瑟传奇”中的新角色,但圆桌武士和兰斯洛特尚未出现。杰弗里开创了亚瑟王还活着的传统,并塑造了日后传说中的圣剑Excalibur。之后,法国人特罗亚(Chrétien de Troyes)在其关于亚瑟王的传奇小说中引入了兰斯洛特和圣杯(Grail)的概念。以上这些史诗、传奇、叙事与诗歌最终被整合成了马洛里的完整版本。Saber这个角色作为众多有趣而又独特设定的集合,自诞生以来就受到了众多粉丝的喜爱,大有十万月厨十万王厨的趋势(笑)。本文也借此机会,试图梳理一下集合在吾王身上的各种设定与萌点,试图对吾王的极高人气作出解释(为安利吾王的合理性合法性做辩护)。1、角色依托于月世界的整体背景设定任何一个角色,只要希望被更多人认知、被更多人接受并希望能够长久发展下去的话,必然离不开一个完整、有趣的世界观设定系统。幸运的是,奈须蘑菇脑袋中的笔下的整个月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设定完备、发展空间巨大的世界观体系。我们仅仅只需说明目前型月旗下的众多看似毫无关联、风格迥异的作品都是嵌套在这一套型月世界观下的现实,就足以让大家感受到月世界的强大之处了。事实上,与其它世界观有较大不同的是,月世界对整个世界的来源与构成方式有着很详细并层级分明的设定:从所谓的一个根源、两大抑制力到二十七死徒,这个设定体系虽然在真正的哲学构建上显得粗糙不堪并十分中二,但也是众多ACGN作品中十分难得的带有对真正构建世界观的哲学思考的设定体系了(这或许得益于某蘑菇曾经十分中二的执着于思考有关于生死的问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种尝试的意图已经可以与EVA(虽然这货的世界观也不完善)甚至指环王(这货是大神)这一类的作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了。正是因为基于这样一套设定体系,亚瑟王的故事才有演绎的舞台。并且FSN中圣杯战争这一主线的设定也是使得整个故事生动有趣的神来之笔。当我们幼时读到各种英雄史诗的时候,都不免喜欢将自己代入到英雄角色之中,幻想着拯救悲歌英雄于末路、续写荣誉篇章于将来;又或者是幻想着与各式英雄在历史的舞台上同场竞技、慷慨高歌。我们可以说,圣杯战争召唤英灵这一设定实在不算新鲜,但结合月世界的世界观,奈须蘑菇确实为我们塑造了一套完整的逻辑体系,让我们得以自我说服的沉醉在Master与Servant谱写的现代史诗之中。这套体系在其前无人有其完整,在之后无人能在同样的题材下将其超越。2、对历史人物亚瑟王的二次设定构成了Saber这一角色的灵魂首先,对亚瑟王这一家喻户晓的悲歌英雄的借用就是一个绝妙的选择。亚瑟王作为一个传说人物,本身的传说与史诗就相当具有艺术性,并且堪称为享誉世界的重要英雄人物,十分符合FSN中英灵选择的要求。我们不难想象,FSN作为整个Fate系列的开山之作(除开未正式出品的旧剑),其选择呈现的英雄应当具备以下特点:一是要有名气,但又不能太有名气,最好是名字饱受认知但具体事迹又具有神秘性的;二是经历丰富,最好是有明显特点的。总的来说就是要有可塑空间。亚瑟王正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再者,亚瑟王传说本身所带有的悲剧色彩很好的契合了月世界与圣杯战争之中所根植的虚无主义与悲伤情感,Fate线实际上也是直接基于亚瑟王传说衍生出来的。其二是把亚瑟王变成女孩纸的设定简直震烁古今。在上千年的传说中,亚瑟王一直都是以伟光正的雄性领袖形象出现,然而一旦将亚瑟王性转,故事就骤然多出几分趣味与吸引力,再经过蘑菇对亚瑟王传说的二次设定,想象一下一个可爱的女孩纸为了拯救国家的命运牺牲自己,奋斗一生之后众叛亲离死去,死后还为了重新王选拯救不列颠的夙愿自愿成为英灵无数次的进入圣杯战争却又一次次的失败,这样的故事套用在女孩纸身上瞬间比在男孩纸身上的吸引力提高了无数倍。另外,亚瑟王性转之后,FSN从旧剑这个不得不采用女主男从的“乙女向”游戏摇身一变成为了伟光正的正统宅男向galgame。什么?你说能跟亚瑟王谈恋爱?!游戏在哪?给我十套!3、非正统的正统美少女外型是重要萌点“制作Saber的初期冲动,是在于‘想画一下矮个儿的金发少女骑士’这一点。只是创建角色的时候,也有以带有清凉感的角色作为概念。心想如果把当时的美少女游戏登场的角色们比喻为‘果汁’的话,不知能不能做到像‘美味的水’一样带有清凉感的角色呢。”——武内崇单从人设上来看,Saber的人设是非常正统的二次元美少女形象:身材娇小、金发、绿瞳、盘发、一丝不苟的骑士裙和私服。这个形象太过于正统以至于如果将其放在现在的即使是主流的ACGN作品中,她都显得保守与正统过头。奈须本人就曾经调侃到,Saber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很大胆的设计,因为其露出度几乎为零(笑)。但是另一方面来说,Saber又是一个非常不正统的美少女形象。且不说一般露出度为零的骑士裙,单单是显得十分英气的骑士盔甲在以往的美少女形象中就几乎从未出现过,持剑被甲的娇小金发少女的人设显得创意十足。Saber无疑是适合正统美少女外型的,这让她保持了作为“亚瑟王”这个人物应有的矜持,但在正统外型下奇峰突起的各种反萌系设定的元素又让Saber显得与过往所有的正统美少女形象截然不同,突出了重要的“反差萌”。如果你想象这样一副画面:一个娇小的金发美少女,穿着明显过大的骑士铠甲,拿着长长的骑士剑,用着与身材不匹配的力量与剑技在你身前战斗,你一定会惊讶的笑出声来。而只要你笑了出来,型月的人设就已经成功了。4、性格设定是构造反差萌的主要材料在FSN以及奈须蘑菇前年出的讲述关于Saber故事的小说Garden or Avalon中,Saber作为“亚瑟王”的存在,在明知梅林关于其拔出石中剑成为王后将面临十分悲惨的命运的预言(实际上梅林看到的就是未来)的情况下,还是毅然决定承担王的责任,守护自己的国家不列颠。即使最后不被理解,遭遇背叛而死,仍然希望不列颠能够得到拯救,甚至不惜借助圣杯通过重新王选抹去自己存在的这一段历史的方式来完成自己保卫不列颠的责任。与Fate/Zero中塑造的王的形象有所不同的是,奈须在Garden or Avalon中澄清了一些Saber过去生平中的重要内容,从而事实上纠正了(打脸了)部分在FZ里跑偏的所谓“亚瑟王不懂人心”、“并不能被称之为王”、“只是一个执着于过去的小姑娘”的Saber形象。这些内容包括:拔剑之前被梅林警告(“一旦拔出了剑就永远不能以一个人类的方式活着了”)、Saber对于王的想法(“所謂的王,就是為了守護人民,而殺害最多人民的存在”)、兰斯洛特背叛的原因(因为Saber是女生啊!les是不被允许的啊(误))、圆桌骑士背叛的原因(亚瑟王杀死了作为不列颠象征的魔龙之后,不列颠魔力衰竭,土地贫瘠无法产粮,但不列颠又面临抗击蛮族的连年征战,只好通过牺牲一部分村民的方式来保卫国家,这种方式实在有违骑士道;骑士们厌倦了无休止的战争;骑士们不理解为什么只有王不会疲倦不会流血(因为有Avalon的缘故))。作为王,Saber无疑正如历史中对亚瑟王的描述一般,是“各种美德的化身”,高洁出尘、坚毅勇敢,同时也是一个合格的统治者;但是作为王的代价,Saber也“永远不能以一个人类的身份继续活下去”,因此在生活上,Saber只是一个没有童年、也没有任何普通人诸如恋爱等应当具备的生活经验的“小姑娘”。因此Saber会喜欢各种各样精美的食物、喜欢小狮子布偶(经常会抱着布偶睡觉、一个人跟布偶说话)、感情迟钝、死不认输、面对士郎意外的在意自己的身材等等。这样的性格上的巨大反差也意外的成为了最为吸引人的萌点之一。5、FSN游戏Fate线确定的不可动摇的正宫地位在谈起月世界中各女主角、特别是FSN中各女主角的人气差异时,凛党和樱党往往会痛心疾首的控诉一个事实,即FSN游戏最初的一条线就是以Saber为女主的Fate线。两党成员常常血泪控诉道,正是因为Fate线占据了先发优势,使得本来很多应该是凛厨和樱厨的游戏党一入王坑深似海,从此站定了王厨的立场。嗯,作为一个王厨,我觉得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更多的还是要看自己对游戏的理解吧。月厨君也是一个三线全通的游戏党,然而一直不曾脱离王厨的队伍。总之不管怎么说,Fate的大热也好、先发优势也好,Saber作为蘑菇钦点的“幻想中的爱情对象”,一直是站定了正宫位置不动摇的。当然这也为Saber积攒了不少人气。6、各种衍生设定成为了吾王长萌不衰的重要资料来源随着04年FSN游戏的面世到Fate 06年TV版动画的上映到ubw的剧场化到ubw的tv动画化到马上要在2017年与大家见面的hf线剧场版动画(尽管我很怀疑),王厨心中的一个永远的痛就是06版tv动画虽然主要拍摄的是Fate线的内容,但其制作时间太早、剧情较为混乱,自06年之后Fate线又没有任何重置企划,实在是无法满足王厨们看到超清吾王表白的要求。但仅管如此,众多的衍生设定及作品仍然为缓解王厨们的相思之情、保持吾王的高人气水平作出了杰出贡献。在这些衍生设定中,比较有名的,现在也基本为官方所接受的,主要包括Saber的吃货属性(蘑菇表示我写的呆毛王才不是吃货啊!!你们不要乱加属性orz,然而FHA已经钦定了)、Saber的呆毛作用(呆毛是本体,王的象征,如果触碰就会被以投掷大狗lancer的方式投掷出去,如果握住就会使得Saber解放excalibur,而如果拔掉就会使Saber黑化)以及Saber Lion(等等这货好像就是官方搞出来的)等等。好不容易码完了字,月厨君也想在最后说一些自己想说的题外话。首先是关于本次主题的。因为月厨君本身是坚定的王厨所以以王作为开头的话题并不奇怪呢(笑),也是因为对吾王深沉的爱才能让我在长假中抽出了一大把时间来码这篇文,真是作死啊(再笑)。不过虽然这篇写了这么长,所有的话题也都是关于王的,但实际上并没有能够好好的介绍Saber呢,可能对Fate系列有过一些了解的童鞋会看的更加明白一些吧!嘛虽然月厨君是王厨,但是凛和樱都是好女孩啊,特别是在川澄明确表态不喜欢士郎之后(手动斜眼),请各位月厨或Fate厨继续好好爱着自己的本命哦~或者之后月厨君这个凛党会来写一篇关于凛的?并不知道呢hhh……
来源:宅男福利社